
- 中華新韻... [程奎]
- 平水韻與新韻... [沈其安]
- 對聯知識大觀... [佚名]
- 古詩詞中勵志詩詞精選... [清茶淡蕊]
- 平水韻... [網絡]
- 七律 大清王朝皇帝... [王志偉]
- 辨別四聲和平仄以及韻的... [漁舟唱晚]
- Mr.... [1]
- 近體詩的拗救... [漁舟唱晚]
- 《天知道》... [康乾]
王力先生在他寫的《詩詞格律》一書中說:在五言"平平平仄仄"這個句型中,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,就是"平平仄平仄";七言是五言的擴展,所以在七言"仄仄平平平仄仄"這個句型中,也可以使用另一個格式,就是"仄仄平平仄平仄"。這 種格式的特點是:五言第三四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,七言第五六兩字的平仄互換位置。注意:在這種情況下,五言第一字、七言第三字必須用平聲,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。
還說:這種格式在唐宋的律詩中是很常見的,它和常規的詩句一樣常見。這種特定的平仄格式,習慣上常常用在第七句。
我是自學王力先生的書啟蒙,在唐詩三百首里,找到了很多例證:
例如:今看兩楹奠,當與夢時同。(唐玄宗《經魯祭孔子》尾聯)
明朝望鄉處,應見隴頭梅。(宋之問《題大庾嶺北驛》尾聯)
無為在歧路,兒女共沾巾。(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尾聯)
無人信高潔,誰為表予心。(駱賓王《在獄詠蟬》尾聯)
襄陽好風日,留醉與山翁。(王維《漢江臨眺》尾聯)
已忍伶俜十年事,強移棲息一枝安。(杜甫《宿府》尾聯)
直道相思了無益,未妨惆悵是清狂。(李商隱《無題》尾聯)
千載琵琶作胡語,分明怨恨曲中論。(杜甫《詠懷古跡》尾聯)
苦恨年年壓金線,為他人作嫁衣裳。(秦韜玉《貧女》)
偉大詩人毛澤東在其為數不多的格律詩中,也有用此格式:
我欲因之夢寥廓,芙蓉國里盡朝暉。(毛澤東《答友人》尾聯)
借問瘟君欲何往?紙船明燭照天燒。(毛澤東《送瘟神》尾聯)
也有用在第三句的:
情人怨遙夜,竟夕起相思。(張九齡《望月懷遠》頷聯)
巫峽啼猿數行淚,衡陽歸雁幾封書。(高適《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》頷聯)
飛鳥沒何處,請山空向人。(劉長卿《餞別王十一南游》)
紅顏棄軒冕,白首臥松云。(李白《贈孟浩然》)
一,五句也有:
寒山轉蒼翠,秋水日潺湲(王維《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》首聯)
涼風起天末,君子意何如。(杜甫《天末懷李白》首聯)
閑門向山路,深柳讀書堂。(劉昚虛《闕題》三聯)
拜仲之間見伊呂,指揮若定失蕭曹。(杜甫《詠懷》三聯)
在絕句里同樣有所見:
正是江南好風景,落花時節又逢君。(杜甫《江南逢李龜年》)
行到中庭數花朵,蜻蜓飛上玉搔頭。(劉禹錫《春詞》)
日暮東風怨啼鳥,落花猶似墜樓人。(杜牧《金谷園》)
移舟泊煙渚,日暮客愁新。(孟浩然《宿建德江》首聯)
三日入廚下,洗手作羹湯。(王建《新嫁娘詞》首聯)
在單數句都能找到例證,并不一定只用在第七句。
唐人為什么喜歡這種特例,搞不明白了,可能是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吧。我在實際寫作中,也常常在不經意之間就用上了。如果用現在網上檢查格律的工具去檢查,它也肯定說你錯了,出律了。在與網友交流切磋時,也常常有把這種特例指為錯誤的。所以我寫了這一段話,與朋友們交流,以免指正為誤了。

詩賦綻芳蕊 今來覓知音
版權所有:詩賦網 Copyright 2008-2016 zgshif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08105916號
詩賦雜志投稿郵箱:sunwulang@163.com
聯系人:輕盈 QQ:418193847、1969288009、466968777 QQ群號(點擊鏈接) 電話:15609834167 E-mail:sttsty@sina.com